万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万书网 > 穿越19世纪法国:一觉醒来300万债务 > 第20章 跨大西洋的电波

第20章 跨大西洋的电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1858年8月,巴黎圣日耳曼区。

夏季湿热的空气裹着河水的腥味漫进房间,塞纳河的水质闻起来和160年后的一样糟糕。

艾洛伊丝关好玻璃窗,反光落在林岚摊开的《费加罗报》头版头条上------"维多利亚女王致布坎南总统贺电成功跨洋!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胜利!"下方铜版画插图中,军舰"阿加门龙"号和"尼亚加拉"号正将黝黑的巨蟒沉入深海,海鸥掠过桅杆上的星条旗与米字旗飞扬。

"夫人,高尔基耶夫人来接您的马车到了。"艾洛伊丝将黑纱礼帽递来,帽檐缀着的珍珠母贝随动作轻颤。

林岚系紧帽带,瞥见镜中倒影------黑色的面纱下,蜂蜜色发髻间别着紫罗兰胸针。这是她与"包法利夫人"割裂的第三年,也是"莫罗夫人"在巴黎社交场站稳脚跟的第一年。

马车碾过新铺的沥青路面,车夫哼着《马赛曲》变调。圣奥诺雷街的报童挥舞油墨未干的号外,稚嫩嗓音刺破晨雾:"《辩论报》特刊!电缆铺设全程实录!科学战胜海洋!"

"停一下。"林岚敲响车顶,抛给报童一枚银币,"要两份《辩论报》,剩下的不用找。"

报纸头版印着塞勒斯·菲尔德的侧脸,下方一行小字:“让海洋臣服的人”。

塞勒斯·威斯特·菲尔德,一位以造纸业发家的美国实业家,跨大西洋电缆铺设的启动者。经过近五年数次失败后,跨洋电报终于在1858年8月16日第一次发送成功。菲尔德的画像当即印上大洋两岸无数报刊的头版头条,成为“伟大的世纪英雄”。

街角面包房飘出焦糖布丁的甜香,林岚心情愉悦地翻阅着报纸,在她记忆中跨洋电报可没有这么早畅通。她记得历史上林肯遇刺的消息都是通过海船辗转传到欧洲大陆的。而现在林肯可能都还没确定参选。这一切难道是她这只21世纪的小蝴蝶扇起的飓风?

高尔基耶夫人的沙龙大厅内人声嘈杂。女主人斜倚在钢琴旁。她一手夹着雪茄,另一只手正用银质雪茄剪戏谑地比划:"先生们声称用电缆传送情书,用电报发送求婚电码才是最新时尚,我倒想看看他们期待收到怎样的回复 ------ 让女士们用Morse码回复QUI(同意)吗?"

“亲爱的,这可比男人可靠多了!”一位夫人打趣道,“它不会撒谎、不会破产,更不会把情书错送给女仆!”

哄笑声中,林岚刚踩上波斯地毯,戴鸵鸟羽饰的一位夫人立刻尖声招呼:"我们的大西洋女巫来了!快说说,您是不是早用塔罗牌算到了电缆的铺设方案?"

女士们纷纷望来。是的,报纸上公布的电缆方案和去年林岚在沙龙上提出的几乎一模一样。

高尔基耶夫人起身大步越过众人,热情地拥抱林岚,"欢迎我们的先知者!"

她挽着林岚走向沙发,向众人发问, "谁能说出海底电缆到底裹了几层保护物!"

戴鸵鸟羽饰的夫人嚷道:"总不会比我裹的三层衬裙还多吧!"

夫人们哄笑起来。

"是五层!" 高尔基耶夫人的声音切过哄笑。她指尖还捻着半截刚刚剪过的雪茄,"最内层七股铜芯线,裹上古塔胶防水抗压,再缠四层浸透柏油的黄麻......"

贵妇们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叹。

“女士们,那可是两吨重的铜缆!”林岚接过话题打趣道,“知道海底多深吗?三千英寻!拿破仑陛下要是活着,准得把它铸成凯旋门!”

高尔基耶夫人在欢乐的议论中踩着琴凳站起,"我提议为电缆的发起者菲尔德先生干杯------虽然他们忘了给这伟大装置装个女士发报键!"

在欢笑声中,女士们纷纷举杯,香槟气泡在雕花玻璃杯中升腾。

等林岚离开沙龙,回到圣日耳曼区的住宅时,雷蒙前脚刚进会客室。

暗红丝绒沙发上,雷蒙正用镀金怀表盖反射阳光逗弄波斯猫。他的漆皮鞋尖沾着泥渍,显然刚从交易所赶来。"要我说,这电缆最该传送的是股票行情。"他弹了弹《金融快讯》的油墨,"上周伦敦金价暴跌的消息,巴黎的蠢鹅们今早还在当独家秘闻。更不要说大洋对面的信息了。"

“夫人,您的加急电报!”艾洛伊丝领着电报局学徒工站在会客室门口,两人都神情激动。小学徒汉湿的头发贴着额头,明显擦过的脸颊涨得通红,还不断有汗珠冒出。艾洛伊丝拍拍小学徒的后背,鼓励他递上电报。

林岚好奇地接过展开密电,这是一封来自美国的越洋电报,落款是霍尔特的纽约办公室。

“所托已有线索,今冬返欧。”

林岚抬起头,怪不得艾洛伊丝如此喜形于色,这就是技术的魅力啊。

1851年,英吉利海峡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于是,不列颠岛与欧洲大陆开始了密切的信息交流。

然而,大洋对岸的美洲大陆仍与欧洲信息隔离。

此前,纽约到巴黎最快的信息传递路径是:从纽约发电报到纽芬兰,电报译出后通过轮船送到爱尔兰,从爱尔兰发送电报到伦敦,再从伦敦转送巴黎。全程两周到一月才能完成信息的传递。而现在,纽芬兰到爱尔兰有了海底电缆。这一时间则缩短到8个小时。

林岚恍惚间听见电流穿透海底淤泥的嗡鸣,美妙且震颤人心。

她将手中电报递给雷蒙,取出两枚金路易奖励给为她带来好消息的学徒工。小学徒喜形于色地接过远超预期的小费,挺胸抬头,自豪地跨出会客室,仿佛他也是这“世纪伟大一刻”的参与者。

雷蒙凑近瞥见内容,险些打翻茶杯,语无伦次地说,“上帝啊!感谢您的荣光!我有救了!终于抓住那混蛋了……我就知道……真是伟大的发明……若是用来发送美国港口的货物数据……我们可得走在别人前面!”

"上帝忙着听维多利亚女王的祈祷呢。"林岚将电文递给艾洛伊丝,嘱咐她妥善收藏。这一瞬间她升起了开博物馆的念头,未来这张不起眼的纸条可是她的珍贵收藏之一。

一夜之间,英女王给美国总统发电报的消息传遍了法国大街小巷。从酒馆醉鬼到伯爵宴会,跨洋电报成了每个巴黎人必谈的话题。林岚和雷蒙也围绕这一新通讯路径设计了几项亟待完善的套利方案。

然而,两周后,林岚在雷蒙经纪人办公室会客时,艾洛伊丝递来了电报局刚确认的消息。林岚展开纸条,上面的文字让她瞳孔骤缩——"海底电缆绝缘层破裂,信号传输中断"。

雷蒙也凑过来看到了消息:"上帝啊!这才通了三周不到!"

"这次上帝可能连听维多利亚女王的祈祷都忙不过来了。"林岚将纸条凑近烛火,看着它烧焦蜷曲成灰烬,"告诉怀特先生,暂停跨洋计划吧。"

暮色浸透巴黎的街道时,人们的狂热已褪成愤怒。几日前的“世纪英雄”变成了“那个可恶的骗子”。

“一切都是他自导自演的滑稽戏”,“他愚弄了全世界!”所有人振振有词,仿佛半天前为“人类的伟大事业”赞美的是另一群人。

林岚倚在露台栏杆上,望着电报局方向渐次熄灭的庆祝灯笼,像目睹一场灿烂的流星雨坠落。

越过电报局就是大西洋的方向。大洋对面那位“英雄”想必正陷入无边的质疑和谩骂中。历史修正回林岚熟知的轨道。(实际是历史上是有这次失败的记录)林岚知道这将是一次绝佳的投资机会。有什么比雪中送炭更珍贵的么?当然是把炭送给某位,未来被写进《人类群星闪耀时》的那个人。不过,这个机会可不好把握。远隔大西洋,林岚也只能将打算暂埋在心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