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万书网 > 娇软外室不干了 > 第28章 逼近

第28章 逼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桌案上被熏得半边黑痕的鹤钮珐琅莲花香炉开着盖子,岑闵手中拿着一个香押,不紧不慢地将炉中香灰整理平整。

这些日子别院的清扫整理逐渐收尾,陆陆续续有一些被火烧后尚未破损的小东西被送到王府,这个香炉便是其中一个。

岑闵看见香炉,便想起当初二人关系和缓时,他在书房处理公事,冯清月便在一旁安安静静地打香篆,偶尔替他磨磨墨,扇扇风。

那段日子虽朝堂上风刀霜剑,但别院书房中却是独一份的安逸闲适,现在想来,竟恍若隔世。

他本对香道毫无兴趣,只觉得是文人雅士实在闲着无聊打发时间之事,现下却觉得,此道确实有几分平心静气之功。

随着香灰被抹平,岑闵脑中繁杂思绪仿佛也得到了安抚。

冯清月父母此刻皆在青州,若是一般人在成功离开上京后,应当会去青州投奔父母,但冯清月一家皆不能用常理来推断。

冯远嶂显然不是个能被依靠的好父亲,他当年能将冯清月送出来,那在发现她出逃后,必然也不可能替她隐瞒。冯清月的母亲又似是以夫为天的迂腐女人,冯远嶂若是坚持,她也不会为冯清月争取什么。

冯清月要是脑子清醒,必然就不会去青州。

但是也不能完全将青州排除,万一她就是赌他猜她不会如此?

还是派人去青州也查探一番。

至于吴地……

岑闵手下不停,用香铲将香粉均匀填在模具中,填好后轻轻将模具提起,拿起一支线香将香篆点燃,带着梅花香味的冷幽白烟袅袅升起,抚平了他胸中翻涌而上的不甘和戾气。

现下户籍制度虽较之前朝松了不少,但若是想要在一地彻底扎下根来安稳生活,那必然要去官府办理当地的户籍。

从办理户籍难易程度考虑,定然是有熟识人作保来得更容易些。

吴地是冯清月母亲的家乡,或许会有亲朋故旧愿意替冯清月担保,若她没去青州,那说不定就是去了吴地……

“桐谷,叫人去青州仔细查探夫人踪迹,尤其是冯远嶂府上,”岑闵伸手将香炉盖盖上,平静道,“拿我手令去当地衙门查阅户籍册,看近几月有无外地女子在此落户,有的话也一一去查。”

桐谷应下来,将要转身去安排,又听到他家王爷说:“年关将至,你留守京中,有何变动皆以密信传递,帮孤备马,孤要亲去吴地查探。”

他心中一凛,正色道:“是否要将您离京消息封锁?”

岑闵摇摇头:“不用,上京城的官僚们安稳日子过久了,也该腾出些位置让别人坐一坐。”

冯清月离去对岑闵的打击确实是大,但他其实并未像表现出来的那样,完全丧失理智。

这些日子在他的有意放纵下,上京城里各种隐藏已久的牛鬼蛇神纷纷开始躁动起来,他正好趁此机会,给他们个搭戏台的时间和空间,看看他们究竟能唱出什么样的大戏。

岑闵眸色黑沉,面上带出些若有似无的讥讽。看得桐谷忍不住在心底提前替那些不长眼的人默哀。

他们怕是忘了,王爷是怎么进的京。

有三王两公数侯府邸的宁安坊,现下雨后还能闻到浓厚的血腥气,这些时日迫不及待跳出来的人,怕是想去跟他们的老主子叙一叙旧了。

……

-

“廿四团,廿四团,灶君吃了嘴变甜……”

门外巷子处一群小孩子唱着童谣你追我赶嬉戏打闹,门内冯清月一家人正热火朝天地摆弄着糯米粉。

吴地风俗与上京大不相同,上京城里腊月廿三便是小年,从宫廷到民间皆是此日祭灶清扫,但吴地却是往后推了一天,腊月廿四祭祀灶君。

小院三人中,只有冯清月算是半个吴地人,对吴地风俗也不甚了解,本来想着就按上京城的规矩先祭拜一番,但崔叔料想到她们如此,特意提前几天给她们送来了磨好的糯米粉,又细细教了这边的风俗。

冯清月一行人谢过后,也觉得既然来此地安居,还是入乡随俗为好,又上街采买一番,确保让灶君感受到她们虔诚的心,保佑来年小院众人顺顺利利平安无忧。

冯清月跟崔良商量,等过罢年由他作保,让她和玉竹、沈宏昌都在此落户,真正成为吴地人,崔良欣然同意。

她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叫崔庆金。

虽然冯清月觉得岑闵不会为了她大动干戈,千里迢迢查到吴地,但保险起见,还是改名换姓更稳妥些。

这些时日同巷邻往来时,众人皆叫她崔娘子,就等着正式登记在册了。

沈宏昌不知何时去街上订了块牌匾,崔府二字龙飞凤舞赫然于上,刚挂上时玉竹还打趣道,这么大的牌匾配她们这么小的院,也不怕邻居看了笑话。

但冯清月却觉得甚好,她也算是终于有家了。

此时崭新出炉的崔府小院中,冯清月负责往糯米粉里洒一点点盐和糖,用开水将糯米粉和匀,沈宏昌负责把烫熟的米粉揉成团,放在锅边醒着,玉竹则负责将豆沙、枣泥、芝麻糖、萝卜丝、香菇猪肉等馅料调好。

一切准备就绪,三人齐齐下手开包,不一会儿,箅子上便摆满了做好的廿四团,冯清月洗净手,拿出个印花的模具,给一个个团子上点上印子。

待到锅中水烧开上汽,沈宏昌将箅子放进锅中,盖上锅盖,三人才算松了一口气。

玉竹拿出手帕,给冯清月擦擦额头上沁出的细汗,有些激动道:“还好跟小姐一起来了吴地,这还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跟人一起准备祭灶。”

冯清月虽然有些累,心中却分外舒坦。她再也不用等着谁回来,再也无需祈求旁人给她家的温暖……她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蒸了大约三刻钟,沈宏昌掀开锅盖,将白白胖胖的团子盛了出来,端到厨房用纱布盖着,又马不停蹄地重新盛水炖煮猪头。

玉竹拿了三个团子,自己一个,冯清月一个,又给正烧火的沈宏昌一个,也不知是不是自己包的缘故,三人皆觉得分外好吃。

忙忙碌碌一晌午,赶在申时总算将祭祀一应食物全准备好,崔府三人将手脸洗净,又换了身新衣服,由冯清月开头,点上长香,欢送灶君上天述职。

冯清月口中道:“廿四夜,饴糖甜,灶君吃了乐开颜,望您闲言碎语莫出口,福禄喜寿多留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拜结束之后,冯清月直起腰,笑道:“往日里竟不觉得祭灶如此隆重,非得亲为后才知道讲究有多少。”

玉竹将供桌上的猪头、鲤鱼、廿四团、米糖、枣糕、胡桃、秋栗、松子等一应肉食点心干果鲜果一一收到厨房,口中道:“是啊,灶君老爷吃完了,也该轮到咱们吃了。”

沈宏昌将供桌从灶台前移开,默默拿出一柄扫帚,开始清扫院子。

他们才搬进来没多久,在入住时便彻底打扫过一遍,灰尘尚不算多,但总归是洒扫屋舍净门庭,掸净檐尘驱晦气,有个好兆头也是好的。

冯清月跟玉竹随之也拿起掸子,热火朝天地干起活来。

在忙忙碌碌中,冯清月心满意足地过了个安稳的年。

她多次向上天祈求,若是能让她这样一直过下去,便是冯远嶂当场离世她也愿意。

-

夜色初降,吴地府衙众人站在官道路口焦急等待。

从京中传来八百里加急通函,道摄政王将亲临江南整顿官场乱象,第一站就是吴地。

寒风中有人抱怨,“也不知是怎么想的,还没出正月就来吴地找事儿……”

旁边人急急捂嘴,小声道:“你是疯了不成,竟敢议论起摄政王了?”

抱怨那人表面住嘴不再说,实则心中不见半点恭敬,有几分不屑地想到:什么摄政王?要他说就是个疯子痴子,为了一个外室要死要活,闹得朝野间都不安宁,着实可笑!

他族中有在京中任职之人,早就将年前那场闹剧传了过来,也就是这群吴地这群没人脉没根基的才这么战战兢兢。

旁人不知此人想法,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皆肃目远眺,一派恭敬之状。

不知过了多久,远处传来轰隆马蹄声,烟尘滚滚袭来,众人神色一凝,摄政王一行人到了。

高大骏马疾驰到人前堪堪才止蹄,天光昏暗,看不清马上那人神色,只觉得那人神情冰冷,气势骇人。

众人被吓得急急跪下,不管此前脑中有何心思,皆不敢在此多发一言。

岑闵也不下马,从众人身前跃过,十分傲慢,却无人敢说。

两队亲兵紧跟其后,不发出一点声音,沉默着向城内挺进。

众多马蹄踏地之声渐渐在跪地众官心头敲击,越来越重,越来越重,有往日作奸犯科的两股战战,几乎无法维持跪地姿势。

众人心头不约而同有了同一个想法。

江南,怕是要乱了。

-

岑闵高坐马上,望着吴地玲珑秀山,胸中似有激荡岩浆翻涌,烫得他眼眶通红。

这一路上,他几乎只在夜里稍作修整,亏得是他和麾下众人所骑皆为名马,才能经起此番折腾。

青州那边前日传来消息,未查找到冯清月的踪迹。

说不清楚是失望多些还是了然多些,岑闵面上不动声色,只是往吴地疾驰的速度越发加快。

现下终于到了。

岑闵用力闭上双眼,将眸中霜意掩去。

冯清月,你最好日夜期盼孤早日抓到你。

不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