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万书网 > 穿越19世纪法国:一觉醒来300万债务 > 第22章 列日兵工厂

第22章 列日兵工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蒸汽火车头喷出的煤烟在铅灰色天幕下凝成黑龙,钢轮碾过铁轨接缝,传出规律的咔嗒声。煤烟顺着风掠过车窗,将玻璃染成朦胧的灰。

在这辆前往比利时的列车上,霍尔特隔着鹿皮手套,敲打着包厢玻璃上的霜花,呵出的白雾模糊了窗外佛兰德平原的轮廓。

林岚裹紧紫貂皮斗篷,膝头摊着列日兵工厂的资产清单。黄铜暖炉嘶嘶吐着热气,却驱不散车厢缝隙钻入的寒意。

“每月仅能改装三百支米涅步枪?”她挑眉看向对面的美国人,“这速度连南方民兵的猎枪配备都跟不上。”

霍尔特灰蓝瞳孔闪过一丝笑意,从雪茄盒中抽出一支哈瓦那:“亲爱的夫人,北方的绅士们可不会用猎枪打仗——他们需要的是标准化军备。”

他咬开茄帽,火柴擦燃的瞬间照亮左眉骨的月牙疤痕,“里士满的兵工厂还在用手工锉弹膛,而这里——”烟头隔空虚点她手中的文件,“有蒸汽动力的膛线机。”

车轮突然急刹,透过结冰的车窗,她望见铁道旁佝偻的养路工正用铁铲清理枕木间的积雪。

“比利时人总说他们的铁路比法国准时,看来也得老天爷赏脸才行。”霍尔特揶揄道,顺手将暖炉往她方向推了推。

林岚轻笑,铅笔笔尖在“月产量”旁画了个问号。前世参观过沈阳兵工厂的全自动生产线,她对19世纪中期的“高效”实在难以共情。"按蒸汽锻锤的效率,产能上限至少能提到五百支。"

霍尔特挑眉,金棕色发梢扫过眉骨月牙疤痕:"夫人对军械也有研究?"

"研究谈不上,"林岚在产量表上留下备注,"但我知道如何努力做一个合格的投资人。"

比利时,列日兵工厂。

铸铁大门上镌刻着狮鹫徽章,爪下踩着断剑与齿轮。铁门轰然洞开时,林岚嗅到了金属的腥气,那是一种混着焦油、硫磺与冷铁的寒意,充溢着重工业的特殊美感。

厂长杜邦是个矮壮的瓦隆人,独眼,光头。林岚有些遗憾兵工厂不在里兹镇,听说那里聚居的瓦隆人还保留着他们的传统礼仪,见面互相亲吻光头。不然,她不介意欣赏一下霍尔特按照当地风俗与杜邦行见面礼。

杜邦显然刚从车间出来,呢料外套沾着枪油,开口便是口音浓重的瓦隆语,类似法国北部地区的方言,喉音里混着老烟枪的呼噜声:“女士最好别进锻造车间,火星子可不会放过您昂贵的裙摆。”

林岚挑挑眉,径自掠过这位古板的厂长,扯下挂在接待室墙上的皮围裙系上:"我倒想见识下,能让南方种植园主失眠的‘烫人玩意’长什么样。"

锻造车间内,蒸汽锤的轰鸣震得人耳膜生疼,赤膊的工人将烧红的钢坯送入模具。她注意到一名戴眼镜的技工正用卡尺测量枪管厚度,袖口露出半截帆船纹身。

“勃朗宁后膛枪的改装流程。”霍尔特提高嗓音,指尖划过流水线上的半成品,“拆解滑膛枪管,用蒸汽镗床拉出右旋膛线——”他拾起一支改装完成的步枪,枪托上的橡木纹理被机油浸得发亮,“射程提高两百码。”

林岚戴上工人递来的粗布手套,指腹抚过枪管内侧的螺旋凹槽。1853年英国恩菲尔德兵工厂的三槽渐深膛线专利技术,此刻却出现在比利时人的车间里。“专利费付给维多利亚女王了?”她似笑非笑地看着杜邦。

杜邦厂长脸色一僵,霍尔特却大笑起来为杜邦解围:“放心,欧洲的专利法还管不到出现在大西洋对岸的东西。”

流水线上,工人正用锉刀打磨枪管。铅灰色铁屑如雪片纷飞,落在林岚裙摆镶边,顷刻烧出焦痕。霍尔特皱眉欲拦,却见她已蹲到传送带旁,用放大镜检查半成品枪管:"膛线深度不均,第三道凹槽浅了0.3毫米——难怪报告上射击偏移率超15%。"

杜蓬的独眼瞪如铜铃:"您这是污蔑!"

"污蔑?"林岚随手写下膛线偏移公式:Δ= (v? × sin2θ)/g ,这是前段时间她恶补的19世纪中叶弹道学基础。

"假设子弹初速每秒400米,偏移1度角,300米外弹道会偏离......"她飞速演算着,"——5.2米。足够南方的将军们给我们写感谢信了。"

霍尔特饶有兴趣地旁观林岚发难,最后拿过枪管摩挲着说:"看来我们得给杜蓬先生换副准确些的新眼镜了。”

已经全身绷紧的杜蓬瞬间松了口气,只要不把他赶出工厂就好。瓦隆人最引以为豪的就是他们的工业技能,最喜爱的就是造枪造炮。然而他一转头,看到那位莫罗夫人一点儿没反对,仍是一幅似笑非笑的表情看着自己。杜蓬心中再次一紧。

傍晚,暴雪封死了通往布鲁塞尔的道路。刚离开兵工厂的马车折返至列日郊外的旅社。林岚下车时,身上的貂皮斗篷都被冻成了铠甲。壁炉旁,老板娘正往枞树枝上挂锡箔天使的圣诞装饰,铸铁吊锅炖着红酒与肉桂的香气。

“1860年大选前,冲突会暂时克制,但军备却不会。”霍尔特用长柄勺搅动热红酒,桂皮在陶碗中浮沉,“南方州的代表上个月在利物浦订了三艘武装商船,运棉花的船可不需要32磅炮。”

“所以你提前囤积前几年战争遗留的旧枪,在这里完成改造,再高价卖给北方?”林岚摩挲着茶杯的握柄,“但南北方随时都可能会封锁海岸线。”

“所以还需要一个加拿大分公司。”他随手画下蒙特利尔港的航线图,“英国人的中立条款允许‘民用物资’过境。”

林岚闻言轻笑。

这时,对话被紧急前来拜访的杜邦厂长打断。

“锅炉故障!蒸汽镗床全停了!”瓦隆人胡子上挂着的冰碴在室温下融化,水珠顺着胡子滴落,“那帮英国技工说缺少备用阀门……”

林岚与霍尔特交换了个默契的眼神,彼此都不太意外在这个时间点,工厂出现意外。毕竟一家工厂的转手,总会出现不甘试探的管理层。

当众人匆匆赶往车间时,她瞥见角落闪过一片深蓝衣角——是白日里那个袖口下纹着帆船的技工。

维修间弥漫着烧焦的橡胶味,技工们围着瘫痪的镗床争吵不休。林岚蹲身查看压力表,黄铜指针卡在300磅刻度处颤抖。前世并购一家老牌德国机械厂时,她参观过这种老式瓦特蒸汽机,她记得当时有位老技工说过,这种机器最怕冷凝水回流。

“关闭主阀门,先排空减压管。”她随手拿起一把尖头钳,轻敲铸铁管道。英国技工惊愕抬头,她换上英语解释:“《机械师手册》第217页,布吕内尔爵士的解决方案。”

霍尔特抱臂倚在门框上,看林岚指挥工人们按照《手册》上的方案拆卸螺栓。火光将她的侧脸镀成金像,仿佛圣女贞德在执掌军械。当蒸汽再次咆哮着推动连杆时,他开口说道:“您该来美国。”

“去帮您骗国会山的拨款?”她头也不回地盯着工人拧紧压力阀。

“去改变历史。”他递过一张干净的毛巾,“您不是说过,资本没有国籍。”

小镇钟声穿透雪夜传来,车间外的枞树旁亮着几根蜡烛。

圣诞就快到了,新年也不远。

林岚接过毛巾擦手,与霍尔特的合作达成后,她需要在欧洲做好布局和产业管理,当好明面上的“傀儡人”,而不是去美国参与一场结局注定的战争博弈。她看向霍尔特,笑着说道,“战后的美国才是吸引人的美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