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万书网 > 韩剧安娜——另一种选择 > 第18章 本硕连读

第18章 本硕连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1999年1月,韩国首尔。

收到了哈佛大学本科的Early Action(不具约束力的提前录取)后,安娜打印了厚厚一沓波士顿地区的生活成本调查报告和银行汇率走势分析,每天晚饭后雷打不动地进行预算推演。哈佛高昂的学费是固定支出,尽管这已经被全额奖学金覆盖完了,但这仅仅是第一年,往后的每一年的奖学金她都需要拿到;而且宿舍费用是固定支出,保险也是……她甚至精确计算了每周伙食费的极限值。每一笔预期外的开支,都可能侵蚀她预留的归国储备。

她再次将目光停留在了录取页面,这不是伪造录取信,这是一份真实不虚的、哈佛大学哈佛学院签发的、哲学专业、文学学士(B.A.)的全额奖学金录取通知。但这远远不够,在安娜的规划里,这远不是终点。她的野心是——本硕连读!

一个冷酷的声音同时在心底响起:洪川那笔巨款虽丰,但哈佛的学费高昂,虽然目前能够被全额奖学金覆盖,但波士顿的生活成本更是首尔的数倍。时间,同样是最昂贵的成本。她要在这有限的时间与金钱里,榨取出最大的价值!仅一个学士学位?不够!远远不够性价比!一个学士学位回国,固然比只有高中文凭强百倍,但要碾压过去羞辱她的所有人,要在顶峰站稳脚跟,一个哈佛硕士的头衔将是更无可辩驳的敲门金砖。最关键的是,利用本科时间叠加硕士课程,能省下整整一两年的时间和对应的生活费、房租开支!这笔经济账太划算了!

安娜的计划无比清晰,再安顿好仁爱养老院的母亲后,她焦急地等待着哈佛开学。

1999年—2000年,剑桥市。

安娜从1月等到了8月底,在这7个多月的时间里,她一直在看书。每天雷打不动早上七点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作息及其规律,堪比当年高考。她这样做的目的只为了让本科专业的哲学知识在短期内快速熟络,进入自己的脑海,以为后期她的操作做足准备。

等8月末一到来,她在仁爱养老院含泪拜别母亲就开始了自己的征程。她为了省钱,踏上了从韩国首尔飞往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红眼航班。落地后,她一刻不敢停歇。她凭借着极强的执行力,在从韩国首尔就打听到的各类消息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她以常规途径入读哈佛学士项目后。凭借拆迁款带来的财务自由,她直接住进了学生宿舍,这一刻美国留学的高昂才渐渐显露出威力。哪怕是宿舍,这笔费用的支出仍旧让她肉痛,但位置即效率的信条让她别无选择。宿舍是一个仅有一张床、一张书桌的小单间,窗户狭窄,但为了省下那每天通勤的宝贵时间和交通费,她宁愿忍受空间的局促。

入学后,她立刻向学生学术顾问表达了强烈的意愿:希望能在攻读学士学位的同时,通过修读额外硕士高年级(Senior Level)的特定课程,并完成硕士的独立研究项目,类似研究生荣誉论文,以同时申请获取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的比较文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M.A.)。这是哈佛系统中允许的“加速路径”(Accelerated Pathway)的一种变体,通常对具有强大背景和学术潜力的本科生开放,但实际操作门槛极高,且需要证明本科阶段的大部分通识和基础专业要求已经在校外完成或具备同等学力。风险极高,成功率渺茫,这是她用金钱换取时间、一劳永逸解决最高学历问题的孤注一掷。为了这次至关重要的面谈,她几乎做足了功课。

她的优势在于:财务完全自由,可以不计成本投入、对学位本身近乎疯狂的渴望、以及异于常人的学习能力和投入程度。拆迁补偿款是她的燃料,也是枷锁,必须在烧完前抵达终点。

第一步:锁定关键人物。她花了一周时间研究文理研究生院比较文学系的教授背景,锁定了研究方向与自己兴趣有交叉点、且以开明和鼓励优秀学生著称的劳伦斯·普雷斯科特教授。

第二步:准备详尽方案。她熬夜准备了一份长达三十页的《加速计划可行性报告》,详细列举了她认为自己已具备的知识基础。重点论证她在首尔外国语高中的超强语言能力、哲学基础课程已通过之前的七个多月的自学达到高阶水平,并规划了她本科阶段拟超额选修的硕士指定课程清单、时间表,并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比较文学研究项目框架,核心巧妙地与她在明志未来关注的非西方国家教育困境中的语言与文化冲突联系起来。

第三步:预约面谈。她通过邮件精心措辞,表达了对教授学术造诣的仰慕和自己研究方向的契合点,请求一次简短的指导性面谈。她对导师和学术顾问的说辞是:出于职业发展的深入需求和对全面学术背景的渴望,这在教育领域尤其看重。她希望弥补因自己以前放弃了首尔大学的就读资格的遗憾,并更扎实地夯实研究基础,以期为博士阶段,这是她宣称的下一目标做好准备。她用遗憾包装野心,用弥补掩盖速成。

在普雷斯科特教授充满古籍、略显凌乱但威严庄重的办公室里,她端坐得如同最虔诚的学生,眼神却燃烧着惊人的热忱。她没有过多强调困境,而是将重心放在对学术的热忱、前期规划的周密和对高效率学习的强烈自信上。她甚至拿出了早已打印好的、拟在本科论文基础上深化扩展的硕士研究计划初稿。

她的执着、清晰的规划和远超一般本科生的精力投入。她主动承担助教工作、大量泡图书馆、提前啃读那些指定的本科高年级教材并完成远超要求的研究初稿,最终打动了主管教授。

她像一台精密运转、永不疲倦的机器,每一分钟都被规划到极致,睡眠成了奢侈品,娱乐更是遥远的记忆。为了在教授心中树立值得破格栽培的印象,在第一个学期刚开始,她就主动旁听了普雷斯科特教授主持的硕士研讨课,并在教授注意到她时,抓住机会就课程中提及的一个东亚教育文本典故进行了精准而深入的追问和评论。

这份主动性和超出其阶段的知识面,成为了一张强有力的名片。一场又一场高强度的论证会议后,尤其是在与研究生院主管、系主任以及课程顾问进行了多轮近乎学术答辩般的沟通之后,她成功地在所有参与者面前描绘了一个极具潜力且计划周密的学术新星形象。她获得了一个极其宝贵的、如履薄冰的机会:接受一个极其严苛的评估计划。她需要参加哈佛文理研究生院开设的“联合文学硕士项目”(AB/AM Track),如果她能按要求,在本科常规学习期间内(通常3-4年),额外、超额、高水平地完成指定本科和硕士阶段核心课程并通过考试,均需达到优异等级标准,且完成具有显著创新性的本科和硕士水平独立研究项目并通过审核,那么她可以同时被授予哈佛文学学士学位(B.A.)和文学硕士学位(M.A.)。

当这份盖着哈佛文理研究生院公章的有条件加速的联合文学硕士项目协议最终躺在手中时,安娜感到的不是欣喜,而是如芒在背的巨大压力与解脱。她赌赢了资格,也签下了一份更为苛刻的卖身契。她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代价是未来几年再无退路的极限挑战。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与时间的殊死搏斗。代价是巨大的、全方位的透支。身体的极限、精神的压力、金钱账户数字的飞速下降……都是为了在最短时间内,用最昂贵的地基,铸就那座无懈可击的、名为安娜的学术堡垒。而剑桥公寓里那个小小的账本,每一笔支出都被严格监控,剩下的归国储备金数额,像沙漏般警示着她时间与金钱的赛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