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点多,赵慷歌刚晕晕乎乎地从噩梦里醒来,看着微信里万西发过来的微信消息“慷歌,晚上能给你打个电话吗?”
她简短地回了一个“好”
万西是她的高中同学,俩人常常自嘲共用一个大脑。只是高考过后,一个选择了在当地读审计,一个选择了去外地读医科。俗话说:“好朋友的生活,就像自己人生的另一种可能”,这俩人常常一块吐槽自己的专业,到最后倒像是彼此修了对方专业的选修课。
赵慷歌起床,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摇了摇头。准备申请的这一年,加上半路发生的不大不小让她卧床的车祸,直接增重七公斤。
原来的清冷衣服是穿不了了,想到要以这个面目出门,赵慷歌到处找口罩和帽子。
大五的赵慷歌,按理说应该是最忙的一年,按照一般的规划她应该在焦虑地准备考研。只是大二时候,这个家伙被内卷逼得厌烦,直接定了出国留学。如今是拿到国外一所一流大学的录取书的第三天。她终于下定决心,不去考美国的执业医。
重大抉择面前,人总是犹豫。
问了一圈教授,留学的学长学姐后,赵慷歌信了那句话“大事随心,小事随脑”,美国执业医还能再考,放弃这个心肌干细胞的项目组的黄金期。以后就再没机会了。这次,她选择再赌一把。
昨晚她两点才睡着,总是回忆过去的日子,她知道上次去长沙,其实已经是放下过去。也意识到回来之后,头发奇迹般地不再一直掉个不停。压力带来的影响,不是说说而已。
收拾完屋子,晒好了被子,擦完地,她随意地做了一餐饭。从高中开始,她就是一个人生活。大学封校的几年,和舍友一起住的时间让她有些不适。她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喜欢跟人亲密接触,她训练过自己不去回忆。现在她自己住在一个幽静的老小区里,觉得自在的很。常常晚上穿着拖鞋,就在树影下边蹦蹦跳跳,或者去旁边幼儿园的秋千上一边听歌一边荡秋千。
下午,她收拾好东西,准备去美术馆看画展。在最疲惫的日子里,美术馆的各种免费展览,是她为数不多的消遣。 “命真好啊,能生在市区,哪怕不是一线的市区,从娘胎里就能看展子,牙牙学语就能去少年宫,可以坐飞机去全国那么多地方” 慷歌在展馆里看到那些两三岁的小宝宝时,总是这样羡慕。
她生在一个偏远的小镇,整个小镇有三条街道,大小原来跟自己的大学的一个校区差不多。人总是离开故乡之后,才忽然看清楚故乡。
就像她有一天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家乡就是传说中的初中毕业一半的同学就得去读职校或者直接成为社会人士谋生的地方,原来小时候小学时不时发放的书包,衣服,是来自于发达地区捐赠的物资。原来自己的家乡没有麦当劳,没有海底捞。但是意识到这一点,也并没有给她多大的震撼。和一般的故事走向不同,这些差距并没有让她知耻后勇,奋发图强。赵慷歌有时候迟钝的吓人,父母第一次送她上大学,面对着城市的高楼大厦惊奇的时候,她并不以为意。大城市,金钱对她的吸引力实在少得可怜。
很早她就知道,这世界并没有那么了不起,人活着没有多了不起。她像一个佛系的游戏新手,来这个世界经历所有。贫穷,富有,快乐,悲伤,得到,失去。不过有时候入局深了,也就没那么超然,就比如看到人投胎投的特别好的时候。
她静静地在一幅幅画前仔细欣赏,艺术的门槛,是心灵。
理解她,就像理解那个被养在风口里的翠翠一样。其实穷山恶水又何尝不是青山绿水呢?
上次收到一个男孩给她的祝福:“祝你永远像我第一次见你一样勇敢,自由。”
她才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勇敢而自由的。
看完展子,她拨通了万西的电话。“hello,怎么了”
“嗯...”对方的声音是一点没有掩饰的沮丧
“说吧让我这个心理业余教授给你分析分析”
原来万西和一个好朋友一块备考注会,结果这个好朋友嫌弃万西太勤奋,明明已经工作了还要备考。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其实事情很简单的,你现在觉得她明明是好朋友,不仅不能互相支撑打气反而还要责怪你,不理解你一边工作一边备考的辛苦,你觉得你投入的感情没有得到对应的回馈。其实人总是很容易忘掉别人给予的好处,总是以自己为第一位的。完全契合的朋友是绝对没有的,求同存异是通用的原则,你觉得你们还有共同的话题,还有其他契合的点,你就回避掉这个矛盾点就好,或者你把这个问题坦诚地同她商量。事情无非积极处理和消极回避两种态度,实在不需要自己内耗,伤心这样半天,好好的周末都浪费了多可惜。”赵慷歌一边走进一家零食店,一边这么劝着万西。
“你喝拿铁还是美式?”赵慷歌问
“我爱喝拿铁”万西也习惯了她俩话题总是突变。
“啧,还是茶好喝,果真是地道的Chinese”哈哈哈哈,她俩同时笑起来。
“你说得对,赵博士,我现在好多了”万西用孩子一样的腔调在电话那边调侃她。
其实万西长着一张娃娃脸,南方女孩的小个子,加上直到现在都没改变过的中学生穿搭,让她站在小学门口也一点不突兀。
而赵慷歌从小就是冷脸,穿的也一副历经沧桑的样子,俩人站在一块倒像是两代人。
就这样看上去不搭界的两个人,从高中毕业后,这么多年每天都会发消息说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情。
赵慷歌时常觉得,人就是靠这些小事活着。被宏大叙事裹挟着前进的人,或者直接被丢弃的人,就靠这些不痛不痒的日常活着。
“那就好,人嘛总是要自己成全自己,别人的话有用就听听,没用就理都不要理,不管父母还是朋友,只是动动嘴皮子,所有该承担的都得自己承担。不过你也别像我这样极端,我是环境差,你们好过我。” 赵慷歌一边打趣自己,一边劝慰万西。
她了解她,家里保护着,从小生活的环境单纯,总觉得真诚待人就能换来别人同样的真心,人和人终究是不同的。她从小见惯了,什么血缘,什么友谊,上一秒是喝酒的亲兄弟,下一秒是尖酸话发射机,上一秒是合作伙伴,下一秒是撕破脸皮。她见得多,自然不为人际关系烦恼。浮云流水一样的东西,花心思去抓住不是自寻烦恼吗?但是她护着她的真心,不愿把一切说的那么绝对,何况有时候她也是真心希望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
“好好地准备考试,每天不要怀疑自己,守得云开见月明。”赵慷歌安慰道
“好,你现在准备回家了吗,怎么每次都去那么远的地方散步?”
“快了,我坐最后一班公交车正好合适。”
“那你路上小心,我也吃完饭回家了”
挂掉电话,赵慷歌坐上公交车,路牌上的那些地名,在这些年散步的时候她已经去过小半。她总是更喜欢坐公交车,即使有时候不准时,有时候速度更慢。她喜欢坐在后排,看路边的行人,行道树,路灯,建筑。有时候她就这样把自己从这个世界抽离开。